從1995年於網站上賣出第一本書,到如今稱霸零售物流、數位娛樂產業與網路基礎設施,貝佐斯(Jeff Bezos)與亞馬遜走過的這一遭,讓他累積了歷史不曾描繪過的財富。踩著腳下倉庫雇員超時工作的淚水,貝佐斯瀟灑交棒,抬頭將目光轉往令他迷戀的太空探險。

足不出戶,能買天下物,加入Amazon Prime當日送達免運費。具備先知般眼光的貝佐斯,打造了以低價、效率與服務訂閱為圭臬的帝國網路。雖說模仿者和競爭者眾,在不久的未來,當人們提及21世紀初的網路革命時,他將擁有與亨利福特類似的時代地位,成為兒童閱讀其傳記的勵志榜樣。

為網路所顛覆的,豈止傳統零售業。無限擴張的運輸與物流網,沖淡了國境疆界,地球上幾乎沒有哪一角落無法定居。共享經濟與廉價航空興起,進行數天旅行購物、住在當地人家,對大眾來說已屬家常便飯。過去這一年,世界各地被強迫stay home的人們,在家中過著從未想像的日子,憑藉螢幕與攝影機,面對遠端工作學習新常態。

「便利商店充當冰箱機能,提供高速Wi-Fi的網咖對許多人而言是工作部屋,24小時營業的連鎖餐廳如同廚房,而大眾浴池與溫泉則是浴室。所謂『自宅』,如今頂多剩下寢室的意義而已。」不久前,日本《Wired》雜誌刊登了石神俊大寫的「歸宅論序說」,在單身世代居住於大都市狹小公寓的另一種當今常態下,「家」的概念已然改變。

相對於「無家可歸(Homeless)」,石神提出「處處是家(Homeful)」觀念,特別是封城狀態偶爾在家附近散步運動,巷道成了家的必要延伸;即將普及的電動自駕車,人在裡頭可以睡覺或娛樂,也如同自己家一般。疫情現實裡,stay home政策遇上被科技解放枷鎖的工作生活,在極短時間內改變了辦公室型態,具備遠端工作條件的矽谷中產階級,舉家移居世外小島,在日本則有新創企業,計畫將總部與員工全部移往渡假勝地。

近年數位游牧民族(Digital Nomad)的興起,本屬全球化經濟圈和《在路上》漂流型人生的碰撞成果,居無定所或隨處為家,是少數人才或浪漫或不得已的選擇。但眼前發展中的趨勢是,製造業與服務業工作,將慢慢被人工智慧與機器人取代。既然朝九晚五的工作不會一直存在,人又何必守在擁擠城市?離開城市前往自然田野的現代版「出埃及記」,或許將要成真。

1970年,設計師伊姆斯(Charles Eames)談論到過度消費慾望所造成的困境,原因是受到電視媒體影響,每個人都接受到同質化的資訊,認為錢可以買到一切。他提出追求「新渴望」的方向,鼓勵人們以非物質為單位,例如學習新事物或取得新嗜好,來充實自己的生活。這個建議在今日看來,是再貼切不過了。

接下來,我們都有機會離開辦公室與城市環境,在家中耗上更多時間,甚至帶著家前往他方。靠宅經濟發跡的貝佐斯,屆時或許已翱翔宇宙,地上的我們,則可以好好思索家的新定義。20年代生活方式的序章,如是展開。